措置裕如
拼音
cuò zhì yù rú笔顺
同音字
读音为cuò的字 读音为zhì的字 读音为yù的字 读音为rú的字 读音为cuo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 读音为yu的字 读音为ru的字基础解释
措置:处理,安排;裕如:从容不迫,很有办法的样子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。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。详细解释
- 【解释】:措置:处理,安排;裕如:从容不迫,很有办法的样子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。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。
- 【出自】:清·刘坤一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“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”
- 【示例】: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,使得反对第四次“围剿”丧失了~的能力的事实。
◎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 - 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用于赞扬别人
按字解释
措置:处理,安排。
裕如:从容不迫,很有办法的样子。
词典解释
措置裕如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措置裕如備註頻3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、遠流活用成語辭典、同義反義成語詞典號FL00000040132
措置裕如-中华成语大词典措置裕如
【拼音】:cuò zhì yù rú
解释
措置:处理,安排;裕如:从容不迫,很有办法的样子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。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。
出处
清·刘坤一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“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”
示例
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,使得反对第四次“围剿”丧失了~的能力的事实。 ★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
近义词
游刃有余、应付裕如、从容不迫
反义词
手足无措、措手不及
语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赞扬别人
英文
handle with ease
措置ㄘㄨㄛˋ ㄓˋcuòzhì1.安排;處置。[例]~合宜|~不當。2.安放。[例]無所~。
措置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【措置】安放;处理。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每会见,踧躇无所~,此非所以章示群下,安臣子也。”
置措-汉语大词典置措犹措置。
●宋苏舜钦《谘目七》:“苟置措乖方,有所当责,如此则不敢推避。”
措置cuòzhì
动安排;料理:只要~得当,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措置ㄘㄨㄛˋ ㄓˋcuò zhì①處置處置①安排、料理。《宋史.卷二二.徽宗本紀四》:「庚戌,詔京師運米五十萬斛至燕山,令工部侍郎孟揆親往措置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一三》:「六老千思萬想,若王三來時,怎生措置?」②安置、安放,即措手足。《後漢書.卷四二.光武十王傳.東平憲王蒼傳》:「臣惶怖戰慄,誠不自安,每會見,踧踖無所措置。」
措置-汉语大词典措置1.安放;搁置。
●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臣惶怖战栗,诚不自安,每会见,踧踖无所措置。”
●《礼记·中庸》“有弗学,学之弗能,弗措也”唐孔颖达疏:“言学不至于能,不措置休废,必待能之乃已也。”
●沈从文《三三》:“那病人却同女人在一块儿来了,来时送了一些用瓶子装的糖,还送了些别的东西,使得主人不知如何措置手脚。”
2.处置;安排。
●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“诸常侍小黄门皆诣进谢罪,惟所措置。”
●《新唐书·萧俛传赞》:“又朱克融等客长安,饿且死,不得一官,而俛未有以措置。”
●宋曾巩《申明保甲巡警盗贼》:“如有贼发,则措置无所不尽。”
●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八回:“不妨!既有路径,不怕他筑断了,我自有措置。”
●茅盾《子夜》五:“他微笑地站着,镇静地等候吴荪甫的最后措置。”
3.筹措;筹集。
●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不教儿子去张员外宅里去,闲了经纪;如今在家中,日逐盘费如何措置?”
●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“亲眷们阻当他多不肯听,措置了些盘缠,别了家眷,冒冒失失,竟自赴任。”
●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:“主人现在凡百需费,囊无一文,正愁无处措置。”
【措置】安放,處理。後漢書四二 東平憲王蒼傳上疏:“臣惶怖戰慄,誠不自安,每會見,踧踖無所措置。”又六九 何進傳:“諸常侍小黃門皆詣 進謝罪,唯所措置。”
裕如-中華語文大辭典裕如裕如ㄩˋ ㄖㄨˊyùrú1.從容自如的樣子。[例]處之~︱應付~。2.形容生活富裕,衣食無憂。[例]人丁興旺,家境~︱雖算不得大戶人家,但養家糊口,尚稱~。
出处
清·刘坤一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“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”引证
现代-毛泽东--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,使得反对第四次“围剿”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的事实。
当代-高阳--《红顶商人胡雪岩·红顶商人》:左宗棠威望素著,熟谙韬略,于军务地方,俱能措置裕如。
现代-李德生--《沧海横流,更显出英雄本色》:各方面的情况他都十分了解,措置裕如。
当代-王小鹰-一七-《丹青引》:韩此君大骇,他从未见丈母娘这般失态过,便是突然得病半身不遂,老太太也总是措置裕如,稳若泰山的。
清末民初-刘锦藻--《清续文献通考·国用考二十一》:必将精神心力毕注一事,方能措置裕如。
清-刘坤一--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
清-唐才常、王佩良--《唐才常集·二·上欧阳中鹄书》:其馀各矿办法,想智珠在握,措置裕如,无事庸流之喋喋。
清-丁日昌--《抚吴公牍·二二·酌拟江北钱漕章程(其七)》:统照新章折收,必有许多繆辐,地方官苟非措置裕如,难保不滋生事端。
故事
现代-毛泽东--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,使得反对第四次“围剿”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的事实。
当代-高阳--《红顶商人胡雪岩·红顶商人》:左宗棠威望素著,熟谙韬略,于军务地方,俱能措置裕如。
现代-李德生--《沧海横流,更显出英雄本色》:各方面的情况他都十分了解,措置裕如。
当代-王小鹰-一七-《丹青引》:韩此君大骇,他从未见丈母娘这般失态过,便是突然得病半身不遂,老太太也总是措置裕如,稳若泰山的。
清末民初-刘锦藻--《清续文献通考·国用考二十一》:必将精神心力毕注一事,方能措置裕如。
清-刘坤一--《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》:前署苏松、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,堪以很令署理。
清-唐才常、王佩良--《唐才常集·二·上欧阳中鹄书》:其馀各矿办法,想智珠在握,措置裕如,无事庸流之喋喋。
清-丁日昌--《抚吴公牍·二二·酌拟江北钱漕章程(其七)》:统照新章折收,必有许多繆辐,地方官苟非措置裕如,难保不滋生事端。
造句
cuò zhì yù rú
1、事情虽然千头万绪,但他却措置裕如。
2、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,能做到头脑冷静,措置裕如,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3、由于事先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,所以整个工作都完成得有条不紊、措置裕如。
4、田常为人城府渊深,精明圆滑,达权通变,多谋善断,临危从容,措置裕如。
5、即云藩司事繁责重,不暇兼顾,然每局派干员一人*理,亦可措置裕如。
6、你提出的问题愈多,对偶然性的“覆盖面”就愈大,判断敌情、处理情况就会言必有中,措置裕如。
7、他在关键时刻,往往能够措置裕如
8、江姐非常从容地走向刑场,措置裕如
9、在敌人的刺刀面前,刘胡兰措置裕如
接龙
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
近义词
cuò zhì yù rú
1、[游刃有余]yóu rèn yǒu yú
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,在有回旋的余地。比喻工作熟练,有实际经验,解决问题毫不费事。
2、[从容不迫]cóng róng bù pò
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不迫:不急促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3、[应付裕如]yìng fù yù rú
应付:对付,处置。裕如:按自己的心愿做事。从容对付,毫不费劲。
反义词
cuò zhì yù rú
1、[措手不及]cuò shǒu bù jí
措手:着手处理。来不及动手应付。指事出意外,一时无法对付。
2、[操之过急]cāo zhī guò jí
操:做,从事。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
3、[手足无措]shǒu zú wú cuò
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
4、[草木皆兵]cǎo mù jiē bīng
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