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象

拼音

xiǎo xiàng

笔顺


同音字

读音为xiǎo的字 读音为xiàng的字 读音为xiao的字 读音为xiang的字

基础解释

1.《易经》各卦附有《象传》,其中说明每卦各爻的叫“小象”。 2.薰炉。造形似象,故名。

详细解释

  1. 《易经》各卦附有《象传》,其中说明每卦各爻的叫“小象”。

    《易·乾》“潜龙勿用,阳在下也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自此以下至‘盈不可久’,是夫子释六爻之象辞,谓之小象。”

  2. 薰炉。造形似象,故名。

    唐 李贺 《答赠》诗:“沉香燻小象,杨柳伴啼鸦。”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小象-汉语大词典

小象1.《易经》各卦附有《象传》,其中说明每卦各爻的叫“小象”。
●《易·干》“潜龙勿用,阳在下也”唐孔颖达疏:“自此以下至‘盈不可久’,是夫子释六爻之象辞,谓之小象。”
2.薰炉。造形似象,故名。
●唐李贺《答赠》诗:“沉香熏小象,杨柳伴啼鸦。”

小象-辞源3

【小象】㊀ 易每卦六爻的象辭,區别於大象。易 乾“潛龍勿用,陽在下也”唐 孔穎達 疏:“自此以下至‘盈不可久’,是夫子釋六爻之象辭,謂之小象。”參見“大象㊀”。㊁熏爐。造形似象,故名。唐 李賀 歌詩編三 答贈:“沈香燻小象,楊柳伴啼鴉。”

象-中華語文大辭典

象象ㄒ丨ㄤˋxiànɡ1.哺乳動物名。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。皮厚毛稀,腿粗如柱,鼻長,呈筒狀,能垂到地面並可以伸捲,雄象和非洲象中的雌象有一對粗長的牙伸出口外。食青草、嫩葉等。經馴化可供役使。通稱「大象」。2.形狀;樣子。[例]天~︱印~︱氣~萬千。3.模仿;仿效。[例]因勢~形︱~聲。4.姓。

象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

象 xiàng
① 名 大象。 又:象牙;象牙制品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持一~笏至。” ② 名景象;状况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朝晖夕阴,气~万千。” ③ 动摹拟;仿效。《核舟记》:“罔不因势~形,各具情态。”

象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象¹ xiànɡ

①哺乳动物,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,耳朵大,鼻子长圆筒形,能蜷曲,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,全身的毛很稀疏,皮很厚,吃嫩叶和野菜等。生活于我国云南南部、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方。有的可驯养来驮运货物。
②(Xàinɡ)姓。

象-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

象 xiàng
❶象,一種哺乳動物。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
人希見生~也,而得死~之骨,案其圖以想其生也。(希:稀,少。生:活的。案:考察。圖:圖像。)
又象牙。
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
犀~之器不爲玩好。(犀:犀牛角。玩好:指玩賞的東西。)
❷景象。
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
朝暉夕陰,氣~萬千。
成語有「萬象更新」。又形象。
《管子·七法》:
論材審用,不知~不可。
❸肖像,相貌。
《晉書·顧愷之傳》:
嘗圖裴楷~。(曾經畫裴楷的肖像。)這個意義又寫作「像」。
❹效法,模仿。
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
作事可法,德行可~。
又相似,好像。
李白《古風五十九首》之三:
額鼻~五嶽,揚波噴雲雷。

象-中国神话大词典


①舜弟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,瞽叟更娶妻而生象。象傲,瞽叟爱后妻子,常欲杀舜。”②兽名。《山海经·南次三经》:“祷过之山,其下多象。”郭璞注:“象,兽之最大者,长鼻,大者牙长一丈,性妒,不畜淫子。”

象-中華大字典

1、象讀音:似兩切,音像,養韻。釋文:
❶南越大獸。長鼻牙。三年一乳。象耳牙四足尾之形。見《說文象部》。
 〔按~長鼻類。軀幹偉大。每肢五趾。僅四趾有外蹄。眼狹小。耳大。鼻延長作圓筒狀。能屈伸自如。其所食物。皆鼻取之。上腭二門。齒頗長。卽俗所稱~牙。力最强。性伶俐温順。有印度種。美洲種〕。
❷海~。獸名。棲于北洋。有長至二丈餘者。上顎之犬齒極大。突出口外。此犬齒卽海象牙。可彫成精細之物。其足如邭。在動物學中。多呼爲邭腳類。
❸~牙所製物亦省稱~。《禮記玉藻》:笏、諸侯以~。
 〔按~環~箸之類。例如之〕。
❹像本字。段玉裁云。古書多假~爲像。像者似也。許書~形當作像形。周易錕辭。~也者像也。此謂古周易~字卽像字之假借。韓非曰。人希見生~。而案其圖以想其生。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。皆謂之~似。古有~無像。然像字未製以前。想像之義已起。故周易用~爲想像之義。如用易爲簡易變易之義。凡形像、圖像、想像、字。皆當从人。而學者多作~。~行而像廢矣。
❺懸~也。《易繫辭》:在天成~。
❻肖人貌也。《書說命》:乃審厥~。
 〔注〕:審所夢之人。刻其形~。
❼相類曰~。《左桓六年傳》:名有五。以類命爲~。
 〔注〕:若孔子首~尼丘。
 〔按孔子生而首上汙頂。與尼丘相類。故因名曰丘。字仲尼〕。
❽占兆也。《史記龜策傳》:卜而兆有口~。
❾形~也。《禮記樂記》:聲者樂之~也。
❿易~也。大~。小~。皆十翼之~。總~一卦謂之大~。釋六爻之~辭謂之小~。
⓫道也。《老子》:執大~。
⓬法也。《儀禮士冠禮》:繼世以立諸侯~賢也。
⓭通言之官。《禮記王制》:南方曰~。
 〔按周禮之~胥是〕。
⓮舞名。《禮記內則》:成童舞~。
⓯樂名。武王勝殷殺紂。環天下自立。以爲王。事成功立。無大後患。因先王之樂。又自作樂。命曰~。見《墨子三辯》。
 〔按左襄二十九年傳服注。~、文王之樂舞~也〕。
⓰厤也。《中候考河命》:欽翼皇~。
⓱驛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
⓲義也。名也。時也。似也。類也。比也。狀也。謂之~。見《管子七法》。
⓳譯也。《漢書禮樂志》:~來致福。
⓴氣~也。《素問五藏生成篇》:五藏之~。
㉑佛敎亦曰~敎。言形~以敎人也。《王┉頭陀寺碑》:正法旣沒。~敎陵夷。
㉒~魏。門闕也。《周禮大宰》:乃縣治~之法于~魏。
 〔按又爲書名。命藏~魏。由其懸于~魏。故謂其書爲~魏〕。
㉓~人。謂以芻爲人。《周禮冢人》:及葬言鸞車~人。
 〔按列子黃帝釋文。木偶亦曰~人。又漢書禮樂志注。~人、若今戲蝦魚獅子者〕。
㉔~服。謂褕翟闕翟也。《詩君子偕老》:~服是宜。
㉕~揥。所以爲飾。《詩葛屨》:佩其~揥。
㉖~罔。卽眞也。《莊子天地》:乃使~罔。
㉗~膽。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:盧會一名~膽。以其味苦如膽也。
㉘~形。六書之一。《說文敍》:~形者、畫成其物。隨體詰屈。日月是也。
㉙罔~。水怪名。《史記孔子世家》:水之怪龍罔~。
 〔注〕:罔~。食人。一名沐腫。
㉚三~。周公所作樂名。《呂覽古樂》:乃爲三~。
㉛四~。四時也。《易繫辭》:兩儀生四~。
㉜古刑名。異章服恥辱其形~也。《荀子正論》:治古無肉刑而有~刑。
㉓酒器名。《禮記明堂位》:犧、~。周尊也。
㉞地名。《史記秦始皇紀》:秦三十二年爲~郡。
 〔注〕:今日南。
 〔按漢武帝平南越。以秦之~郡爲日南郡。隋置~州。當今廣西~縣治〕。
㉟舜弟名。性傲。舜封之有庳。
㊱姓也。見《姓苑》。
2、帢釋文:古象字。見《玉篇》。
3、鴄釋文:象俗字。見《正字通》。

象-康熙字典


【酉集中】【豕字部】 象
〔古文〕𤉢
★【唐韻】徐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似兩切,𠀤詳上聲。【說文】長鼻牙,南越大獸,三年一乳,象耳牙四足之形。【爾雅·釋地】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【疏】犀、象二獸,皮角牙骨,材之美者也。【詩·魯頌】元龜象齒。【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】象有齒以焚其身,賄也。【禮·玉藻】笏,諸侯以象,士竹本象可也。
◎又【王安石·字說】象牙感雷而文生,天象感氣而文生,故天象亦用此字。【易·繫辭】在天成象。【疏】謂懸象日月星辰也。【禮·樂記·註】象,光耀也。
◎又【韓非子·解老篇】人希見生象也,而得死象之骨,按其圖以想其生也,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,皆謂之象也。【易·繫辭】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【疏】言象此物之形狀也。【左傳·桓六年】申繻曰:名有五,以類命爲象。【註】若孔子首象尼丘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卜】以邦事作龜之八命,二曰象。【註】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,有所象似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白煒象平。【註】象,形也。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。
◎又法也。【書·舜典】象以典𠛬。【傳】法用常𠛬,用不越法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繼世以立諸侯,象賢也。【註】象,法也。
◎又象魏,門闕也。一曰書名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正月之吉,縣治象之法于象魏。【疏】周公謂之象魏,雉門之外,兩觀闕高魏魏然也。【左傳·哀三年】命藏象魏。【疏】由其縣于象魏,故謂其書爲象魏。
◎又象尊,酒器。【左傳·定十年】犧、象不出門。【疏】象尊以象鳳凰。或曰以象骨飾尊。《三禮圖》云:當尊腹上畫象之形。【禮·明堂位】犧象,周尊也。
◎又通言之官。【禮·王制】南方曰象。【註】劉氏曰:象,像也。如以意倣象,其似而通之,周官象胥是也。
◎又舞名。【詩·周頌序】維淸奏象舞也。【正義】文王時有擊刺之法,武王作樂,象而爲舞,號其樂曰象舞。【禮·內則】成童舞象。【史記·樂書】文王之舞,舞之以未成人之童,故謂之象舞。
◎又象人,若今戲蝦魚、獅子者也。【前漢·禮樂志】郊祭,常從象人四人。
◎又罔象,水怪名。【史記·孔子世家】水之怪龍、罔象。【註】罔象食人,一名沐腫。
◎又藥名。【本草綱目】盧會,一名象膽,以其味苦如膽也。
◎又象敎。卽佛敎也。【王中·頭陀寺𥓓】正法旣沒,象敎陵侇。【註】謂爲形象以敎人也。
◎又郡名,州名,山名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三十三年爲象郡。【註】今日南
◎又百越地,𨻰置象郡,因象山名。隋平𨻰置象州。
◎又姓。【姓苑】潁州望族。今南昌有此姓。
◎又【正字通】象有平、上、去三聲,諸韻書收入養韻,漾韻不收,《正韻》亦然。《六書》有一字備四音者,有轉十數音者,獨至象必限以一音,此古今分韻之謬也。
★又叶徐羊切,音詳。【晉書·樂志·地郊饗神歌】祇之體,無形象。潛泰幽,洞忽荒。考證:〔【周禮·春官·大卜】以邦事作龜之八命,二曰象。【註】謂炎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〕 謹照原文炎變改災變。〔【書·堯典】象以典𠛬。〕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。

象-中草药辞典

【读音】xiànɡ
【繁体】象
象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突出其长鼻。本义:大象,一种哺乳动物)
象科的,特别是象属(Elephas)和非洲象属(Loxodonta)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[elephant]
象,南越大兽,长鼻牙,三年一乳。像鼻牙四足尾之形。――《说文》
祷过之山多象。――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
穷奇象犀。――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
其民乘象以战。――《汉书·张骞传》
元龟象齿,大赂南金。――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象有齿以焚其身。――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又如:象口(象状香炉口);象王(象中最大者,佛家喻佛)
象牙的省称[ivory]
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
象xiàng
⒈现存的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。皮厚毛少。耳大。鼻呈长圆筒形,能伸卷取物。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,称"象牙",可制器皿、工艺品等。主要产在亚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,属受保护的动物,严禁猎杀。
⒉形状,样子:形~。景~。气~。印~。
⒊摹仿:~形。~声。
⒋[象征]
①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:绿色~征安静。红色~征革命。
②用来体现某种意义的具体事物:他拿铁铲~征性的劳动了几下,拍过电视录像,就走了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