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娉
拼音
méi pīng笔顺
同音字
读音为méi的字 读音为pīng的字 读音为mei的字 读音为ping的字基础解释
1.犹媒妁。 2.指媒妁聘娶之礼。详细解释
犹媒妁。
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古之婚者,皆拣择德义之门,妙选贞闲之女,先之以媒娉,继之以礼物,集僚友以重其别,亲御轮以崇其敬,婚姻之际,如此之难。”
指媒妁聘娶之礼。
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 光武 中兴, 锡光 为 交阯 , 任延 守 九真 ,於是教其耕稼,制为冠履,初设媒娉,始知姻娶。”参见“ 媒妁 ”。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媒娉-汉语大词典媒娉1.犹媒妁。
●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古之婚者,皆拣择德义之门,妙选贞闲之女,先之以媒娉,继之以礼物,集僚友以重其别,亲御轮以崇其敬,婚姻之际,如此之难。”
2.指媒妁聘娶之礼。
●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光武中兴,锡光为交址,任延守九真,于是教其耕稼,制为冠履,初设媒娉,始知姻娶。”
参见“媒妁”。
【娉娉】形容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。宋 秦观 《春日杂兴》诗之六:“娉娉弱絮堕, 圉圉文鲂驰。”
娉娉-汉语大词典娉娉轻盈美好貌。
●宋秦观《春日杂兴》诗之六:“娉娉弱絮堕,圉圉文鲂驰。”
娉娉ㄆ丨ㄥpīnɡ參見【娉婷】。
娉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娉pīnɡ
[娉婷](pīnɡtínɡ)书形形容女子的姿态美:体态~|举止~。
娉
《説文》:“娉,問也。从女,甹聲。”段玉裁注:“凡娉女及聘問之禮,古皆用此字。娉者,專詞也;聘者,氾詞也。”按:娉为娉娶本字,经典多统作聘。聘行而娉遂废。
(一)pìn 《廣韻》匹正切,去勁滂。耕部。
(1)问名。古代婚礼“六礼”之一,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。《説文·女部》:“娉,問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凡娉女及聘問之禮,古皆用此字。”邵瑛羣經正字:“此乃娉娶字。今經典統作聘。”《集韻·勁韻》:“娉,《説文》:‘問也。’謂昏禮問名。”《荀子·富國》:“婚姻娉内,送逆無禮。”王先謙集解引盧文弨曰:“娉,《説文》:‘問也。’”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當其時,巫行視小家女好者,云是當為河伯婦,即娉取。”《晋書·藝術傳·鳩摩羅什》:“王有妹,年二十,才悟明敏,諸國交娉,並不許。”
(2)娶。《玉篇·女部》:“娉,娶也。”
(3)嫁。《敦煌曲子詞集·傾杯樂》:“一旦娉得狂夫,攻書業抛妾求名宦。”
(4)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。《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再奉朝娉,十辟外臺。”
(5)妨害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“娉,害也。”王念孫疏證:“娉,妨一聲之轉,《釋言》云:‘妨,娉也。’《説文》:‘妨,害也。’”
(二)pīng 《字彙》披經切。
〔娉婷〕美好貌。也指美女。《字彙·女部》:“娉,娉婷,美貌。”漢辛延年《羽林郎》:“娉婷過我廬。”宋歐陽修《啼鳥》:“把盞常恨無娉婷。”明袁宏道《秦中雜吟》:“湖石尚娉婷。”也单用。《破魔變文》:“東隣美女,實是不如;南國娉人,酌(灼)然不及。”唐杜牧《贈别》:“娉娉嫋嫋十三餘。”
娉女710ㄆㄧㄥpīng參見「娉婷娉婷」、「娉娉褭褭娉娉褭褭」條。
娉-中華大字典1、娉讀音:匹正切,音聘,敬韻。釋文:
❶問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凡~女及聘問之禮。古皆用此字。~者專詞也。聘者汎詞也。
〔按禮記內則。聘則爲妻。注。問也。與許訓合〕。
❷害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《疏證》:~妨一聲之轉。釋言云。妨。~也。說文云。妨。害也。
❸同聘。《左成十一年傳》:聲伯之母不聘。《釋文》:聘、本亦作~。
2、娉讀音:彼耕切,音浜,庚韻。滂丁切,靑韻。釋文:~婷。美好貌。〔杜甫詩〕:不嫁惜~婷。
娉 pìn
❶[娉婷(pīng tíng)]姿態美好的樣子。
辛延年《羽林郎》詩:
不意金吾子,~~過我廬。
❷通「聘」。招請。
《隸釋·漢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
再奉朝~,十辟外臺。
又聘女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
婚姻~内,送逆無禮。(内:納。)
娉(I)pin
ㄆ〡ㄣˋ
〔《广韵》匹正切,去劲,滂。〕
1.古代婚礼,男方遣媒向女方问名求婚谓之娉。今通作“聘”。
●《说文·女部》:“娉,问也。”
段玉裁注:“凡娉女及聘问之礼,古皆用此字……而经传概以‘聘’代之。”
●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“﹝袁术﹞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,并为子娉布女。”
●《魏书·韩子熙传》:“先是,子熙与弟娉王氏为妻,姑之女也。”
2.引申为嫁娶,婚配。
●《敦煌曲子词·凤归云》:“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,争名定难,未有归程。”
●元白朴《东墙记》第二摺:“画檐铁马喧,纱窗梦不成,佳人才子何时娉。”
3.通“聘”。古代国与国间遣使访问。
●《隶释·汉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再奉朝娉,十辟外台。”
娉(II)pīng
ㄆ〡ㄥ
〔《篇海》披耕切〕
见“娉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