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所不逮

拼音

lì suǒ bù dài

笔顺


同音字

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suǒ的字 读音为bù的字 读音为dǎi的字 读音为li的字 读音为suo的字 读音为bu的字 读音为dai的字

基础解释

指能力达不到。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力:能力。

所: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者。
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
逮:到,及。

词典解释

力所不逮-中华成语大词典

力所不逮
【拼音】:lì suǒ bù dǎi
解释
逮:到,及。指能力达不到。
出处
宋·连文凤《百正集·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》:“非厚夫本志也,奈何力有所不逮,技术有所不及,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远焉。”
示例
李鸿章认为备战议和,只能顾到一面,两面为敌,~。 ★高阳《慈禧全传》五十四
近义词
反义词
语法

力所不逮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
力所不逮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5228

力不逮心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
力不逮心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5209

力不逮心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
力不逮心ㄌㄧˋ ㄅㄨˋ ㄉㄞˋ ㄒㄧㄣlì bù dài xīn參見「力不從心力不從心」。書證①宋・歐陽修〈亳州乞致仕第四表〉:「雖天地之施無私,恩非責報;而犬馬之微自效,力不逮心。」

所見不逮所聞-教育部成語典【台湾】

所見不逮所聞備註頻1書中國成語大辭典號FL00000069878

不逮-中華語文大辭典

不逮不逮ㄅㄨˊ ㄉㄞˋbúdàiㄅㄨˋ ㄉㄞˋbùdài不及。[例]力有~。

不逮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不逮ㄅㄨˋ ㄉㄞˋbù dài①不及。《文選.宋玉.高唐賦》:「思萬方,憂國害,開賢聖,輔不逮。」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翔鶤仰而不逮,況青鳥與黃雀。」②引申為不可計量。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,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」③不落後。比喻非常快速。《文選.曹植.七啟》:「縱輕體以迅赴,景追形而不逮。」

不逮-辞源3

【不逮】不及。書 周官:“今予小子,祇勤于德,夙夜不逮。”楚辭 屈原 卜居:“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”

不逮-汉语大词典

不逮1.不足之处;过错。
●《书·冏命》:“懋乃后德,交修不逮。”
●孔传:“勉汝君为德,更代修进其所不及。”
●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诏曰……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,以匡朕之不逮。”
颜师古注:“不逮者,意虑所不及。”
●唐韩愈《进顺宗实录表状》:“史官沈传师等采事得于传闻,诠次不精,致有差错。圣明所鉴,毫发无遗,恕臣不逮,重令刊正,今并添改讫。”
●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萃全国学者之能,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,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,翻陈出新,开世人无限之灵机。”
2.比不上;不及。
●《书·周官》:“今予小子,祇勤于德,夙夜不逮。”
●孔传:“虽夙夜匪懈,不能及古人。”
●汉陈琳《为曹洪与魏文帝书》:“由此观之,彼固不逮下愚。”
●宋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而况所在将吏,罢软凡庸,较之古人,万万不逮。”
●臧克家《京华练笔三十年》:“我自觉力有不逮,但勉力为之。”

逮逮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

【逮逮】dìdì同“棣棣”,雍容娴雅的样子。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威仪~,不可选也。”

出处

《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》

引证

元-脱脱、阿鲁图--《宋史》:原州之役,又致迁延。非独令之弗从,实缘力所不逮。

宋-何坦--《西畴老人常言》:骨肉则论服属戚疏,交朋则计情义厚薄,以次及之,如力所不逮,亦勿强也。

故事

元-脱脱、阿鲁图--《宋史》:原州之役,又致迁延。非独令之弗从,实缘力所不逮。

宋-何坦--《西畴老人常言》:骨肉则论服属戚疏,交朋则计情义厚薄,以次及之,如力所不逮,亦勿强也。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