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谁

拼音

wù shuí

笔顺


同音字

读音为wù的字 读音为shuí的字 读音为wu的字 读音为shui的字

基础解释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兀谁-汉语大词典

兀谁兀,前缀。犹言谁。
●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却教孩儿嫁兀谁?”
●元刘燕哥《太常引·饯刘参议归山东》词:“今古别离难,兀谁画蛾眉远山?”
●《警世通言·福禄寿三星度世》:“妹妹道:‘却是兀谁?’”

兀谁-诗词曲语辞辞典

兀谁指点辞,谁也。
▶《花草粹编》四伎刘燕歌《太常引》词:“今古别离难,兀谁画蛾眉远山?”
▶《元草堂诗余》上杨西庵《太常引》词:“刚待不思量,兀谁管今宵夜长?”
▶《董西厢》二:“其时遂把诸僧点,犓搜好汉每兀谁敢?”又三:“墙东里一跳,在墙西里扑地,听一人高叫道兀谁?”又:“到此际,兀谁可怜见我那里?”又,“管有兀谁厮般(搬)着。我团着,这妮子做破大手脚。”
▶又四:“白曰浑闲夜舞熬,独自兀谁睬。”
▶《太平乐府》七李致远《新水令》套《离别》:“恁时绿暗红嫣,兀谁管春山翠眉浅?”玩上所述,谁字本为指点辞,冠以兀字,亦所以加强指点之语气也,亦犹之冠以阿字而为阿谁矣。

兀谁-诗词曲语辞辞典

兀谁同“伊谁”。
▶《太平乐府》卷七李致远《新水令》套《离别》:“恁时绿暗红嫣,兀谁管翠眉浅?”“伊”“阿”“兀”在音韵上有互相通转的关系。“伊”,于脂切,古音属影纽,微部;“阿”,乌何切,古音亦属影纽,歌部。二字双声,且微、歌韵部相近,可通转。•‘阿”与“兀”,《中原音韵》,“阿”属歌戈部,平声;“兀”属鱼模部,上声。两字的韵和调虽然不同,不能通转,但据元无名氏《替杀妻》第一折小末的说白:“窝的不諕杀人也!怎生嫂嫂今日说出这般言语?”“窝的”即“兀的”,可证明“兀”字在当时有两读,其一即读如“窝”。“窝”字,乌戈切,属歌戈部,平声。由此“阿’,“兀”二字韵调亦同,与“伊”字可通转,因此“伊’’“阿”“兀”为一声之转。现在方言中,做为词头,“伊”字已经不大用了,“阿’’字,“兀”字还比较活跃。

兀谁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同:兀誰

兀谁-辞源3

同:兀誰

谁谁-诗词曲语辞辞典

谁谁义同“他谁”。
▶僧挥《减兰》词:“谁谁妙笔,写就素绢三百匹。”
▶刘辰翁《酹江月》词:“休说二十四桥,便一分无赖,有谁谁识。”
▶又《满江红》词:“犹记是,卿卿惜;空复见,谁谁摘。”
▶《张协状元》戏文:“末上白,那张介(解)元教请过员(圆)梦先生。兀底一间小屋,四扇旧门,青布帘大写着员(圆)梦如神……且待男女叫一声:‘先生在?’丑在内应:‘谁谁。”
▶又:“旦白:‘奴家缉麻才罢,采桑称闲,不免唤过大婆厮伴去采茶。’叫:‘婆婆!’净在戏房内应:‘谁谁。”则知谁谁乃实际之口语也。

谁谁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谁谁shéishéi
代疑问代词。用来表示无须说出的某些人的名字:乡亲们传说着~立了大功,~当了英雄。

谁谁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同:誰誰

谁谁-汉语大词典

谁谁1.谁,何人。
●宋刘辰翁《酹江月·中秋待月》词:“休说二十四桥,便一分无赖,有谁谁识。”
●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四一出:“[旦白]奴家缉麻才罢,采桑稍闲,不免唤过大婆,厮伴去采茶。[叫]婆婆。[净在戏房内应]谁谁?”
2.犹某某。如:姑娘们议论村子里的小伙子,说谁谁头脑灵光,谁谁手脚利索。

兀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兀兀ㄨˋ ㄨˋwù wù①高聳矗立的樣子。唐.楊乘〈南徐春日懷古〉詩:「興亡山兀兀,今古水渾渾。」明.朱權《荊釵記.第一九齣》:「巍巍駕海紫金梁,兀兀擎天碧玉柱。」②依然。金.元好問〈雁門道中書所見〉詩:「金城留旬浹,兀兀醉歌舞。」③勞苦不息的樣子。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焚膏油以繼晷,恆兀兀以窮年。」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