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例
拼音
tǐ lì笔顺
同音字
读音为tǐ的字 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ti的字 读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
著作的编写格式;文章的组织形式。详细解释
著作的编写格式;文章的组织形式。
《宋书·傅隆传》:“ 汉 兴,始徵召故老,搜集残文,其体例紕繆,首尾脱落,难可详论。” 清 恽敬 《答来卿书》:“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,有不可胜求者,略举数篇,以为体例。” 王鹏运 《<彊邨词>序》:“拙集既用《味梨集》体例,则《春明花事》诸词,其题目拟《金明池》下书《扇子湖荷花》,题序则另行低一格,而去其‘第一’、‘第二’等字,似较大方。”
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。
《晋书·李重传》:“臣以革法创制,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,举而错之,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。”
成规;惯列。
宋 苏轼 《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》:“欲乞检会去年体例,更赐加数。” 元 马致远 《陈抟高卧》第三折:“无那舞蹈扬尘体例,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。” 郭沫若 《今昔集·论儒家的发生》:“ 正考父 的《鼎铭》是法诫语,不合体例,不能认为它是真的。”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体例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:體例
体例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體例
体例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体例tǐlì
名著作的编写格式;文章的组织形式:制定~丨~严谨。
体例1.著作的编写格式;文章的组织形式。
●《宋书·傅隆传》:“汉兴,始征召故老,搜集残文,其体例纰缪,首尾脱落,难可详论。”
●清恽敬《答来卿书》:“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,有不可胜求者,略举数篇,以为体例。”
●王鹏运《<彊村词>序》:“拙集既用《味梨集》体例,则《春明花事》诸词,其题目拟《金明池》下书《扇子湖荷花》,题序则另行低一格,而去其‘第一’、‘第二’等字,似较大方。”
2.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。
●《晋书·李重传》:“臣以革法创制,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,举而错之,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。”
3.成规;惯列。
●宋苏轼《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》:“欲乞检会去年体例,更赐加数。”
●元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三摺:“无那舞蹈扬尘体例,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。”
●郭沫若《今昔集·论儒家的发生》:“正考父的《鼎铭》是法诫语,不合体例,不能认为它是真的。”
同:體例
例-康熙字典例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例
★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力制切,音厲。比也,類也,槩也
◎又凡例。【左傳序】發凡以言例。後魏張吾貴集諸生講左傳,義例無窮,學者奇之。
★又【集韻】力蘖切,音列。遮也。
例ㄌ丨ˋlì1.用來輔助說明或證明某種情況、說法的事物。[例]實~|~證|舉~|案~。2.可供仿效的同類事物。[例]慣~|先~|史無前~|不在此~。3.準則;規則。[例]凡~|體~|條~|發凡起~。4.按照規定進行的。[例]~會|~行公事。5.〈書〉比照;對照。[例]以古~今|以此~彼。6.姓。
例-中華大字典1、例讀音:力制切,音厲,霽韻。釋文:
❶比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〔今云比~〕。
❷類也。槩也。見《正字通》。
❸律~。法~。《晉書刑法志》:故集罪~以爲刑名。
〔又〕:明律各本條之外。附有條~。近亦公佈各種條~。與法律有同等效力。
❹凡~。《左傳序》:發凡以言~。
2、例讀音:力櫱切,音列,屑韻。釋文:同遴。遮。也《周禮司隸厲禁注》:厲。遮~也。《釋文》:~、本作列。
3、列讀音:力櫱切,音裂,屑韻。釋文:
❶分解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~之本義爲分解。故其字从刀。齒分骨之滵从~。引伸爲行~之義。
❷布也。見《廣韻》。
❸序也。《太玄玄攡》:~敵度宜之謂義也。
❹次也。《管子四時》:賦爵~。
❺位也。《左僖十五年傳》:入而未定~。〔俗云~位。義本此〕。
❻陳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〔今云陳~所、陳~品。是此義〕。
❼別也。《呂覽孝行》:~文章。
❽業也。《管子法禁》:家富於其~。
❾亦分也。《管子法禁》:故下與官~。
❿位序也。《漢書韋玄成傳》:恤我九~。
⓫等比也。《禮記服問》:上附下附~也。
⓬行次也。《荀子議兵》:散則成~。
⓭興作有次第也。《禮記禮運》:故事可~也。
⓮軍伍也。《左僖二十二年傳》:不鼓不成~。
⓯遮列也。《禮記玉藻》:山澤~而不賦。
⓰肆也。《漢書劉向傳》:不改其~。
⓱賣物行也。《漢書食貨志》:小者坐~販賣。
⓲田之畦㽟也。《周禮稻人》:以~舍水。
⓳~國。大國也。《左莊十一年傳》:~國諸侯無凶。
⓴~星。有~位者。《荀子天論》:~星隨旋。
〔注〕:二十八宿也。
㉑~缺。天閃也。《漢書司馬相如傳》:貫~缺之倒景兮。
㉒姓也。鄭~禦寇。著書十八篇。稱~子。
㉓同裂。《管子五輔》:大袂~。
㉔通烈。《文選揚雄賦》:舉㶻烈火。〔烈與~同〕。
4、列讀音:力制切,音例,霽韻。釋文:比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5、迾讀音:良薛切,音列,屑韻。力制切,音例,霽韻。釋文:
❶本作薘。《說文》:薘。遮也。
〔注〕:臣鍇按顏延之赭白馬賦曰。進迫遮~。
❷遏也。見《廣韻》。
❸車駕淸道也。《後漢輿服志》:張弓帶鞬。遮~出入。
❹通厲。《周禮山虞》:物爲之厲。
〔注〕:~、遮列守之。玄謂物爲之厲。每物有蕃界也。
❺通迣。《漢書禮樂志》:體容與。迣萬里。
〔注〕:晉灼曰。迣、古~字。
❻通列。《禮記玉藻》:山澤列而不賦。
〔注〕:列、言遮~也。
6、遴釋文:迾本字。見《說文》。
7、襠釋文:同栵。見《篇海類編》。
例人68ㄌㄧˋlì名可供比照或依據的標準。如:「慣例」、「體例」、「範例」、「史無前例」。動比類、比照。如:「以古例今」、「以此例彼」。副按規定的、照常的。如:「例行公事」。
例-中草药辞典【读音】lì
【繁体】例
例〈动〉
(形声。从人,列声。本义:比照)同本义[compare]
例,比也。――《说文》。按,礼记服问:上附下附,列也。公别比例之义。古只作列,此字后出。
举此以例其余。――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欧阳公》
又如:溯古例今;以此例比
例〈名〉
类;列[class]
扬州城下进退不由,殆例送死。――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不在此例;例及(连类而及);例侪(按类分列)
可以作依据的事物;例子[example]
两贤同时,便是未有前例。――《南齐书·陆慧晓传》
又如:援例行事;例贡(边境官员及土司每年依例献纳的贡物;清代又指例贡生);例授(循例封赠);病
例lì
⒈可以作为仿照或依据的事物:~题。~证。举~。史无前~。
⒉规定,成规:条~。惯~。
⒊按照规定或成规进行的:~假。~会。~行公事。
⒋[例外]跟一般情况不同,在常规以外的:我们都走了,无一人~外。
⒌符合某种条件的事例:案~。病~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tǐ lì
1、这一体例的设计,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。
接龙
组词
近义词
tǐ lì
1、[系统]xì tǒng
1.生物体内由多种器官联合组成的结构。这些器官在组织形态上有相似的特征,在机能上完成一种连续性的生理作用。如心脏、动脉、静脉、毛细血管等器官构成循环系统,共同完成血液循环的生理机能。 2.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联合起来,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:组织~。灌溉~。 3.有条理地;连贯地:~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。
2、[格局]gé jú
结构和格式:经济迅速发展,不断打破旧~,形成新~。这篇文章写得很乱,简直没个~。
3、[方式]fāng shì
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:工作~。批评人要注意~。
4、[形式]xíng shì
1.事物的形状、结构等。 2.哲学范畴。指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方式及其表现方式。与“内容”相对。
5、[体系]tǐ xì
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:防御~。工业~。思想~。
6、[体制]tǐ zhì
1.国家、国家机关、企业、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:经济~。政治~。教育~。~改革。 2.文体的格局;体裁:五言诗的~,在汉末就形成了。
7、[式样]shì yàng
人造的物体的形状:各种~的服装。楼房~很美观。
8、[编制]biān zhì
1.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制成器物:用柳条~的篮子。 2.编造;制订:~计划。 3.军队、工矿企业、学校、机关、团体等机构的人员定额和组织形式:超过~。按连队~。
9、[格式]gé shi
一定的规格式样:公文~。书信~。
反义词
tǐ lì
1、[礼貌]lǐ mào
1.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:有~。讲~。 2.有礼貌:他很~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。~待人。
2、[体式]tǐ shì
1.文字的式样:拼音字母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~。 2.体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