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最

拼音

huì zuì

笔顺


同音字

读音为huì的字 读音为zuì的字 读音为hui的字 读音为zui的字

基础解释

1.关键。 2.会萃,集合。 3.总计;汇总。 4.见“会撮”。

详细解释

  1. 关键。

    宋 程大昌 《考古编·三宅三俊三》:“顾 成王 之资,不及 文 武 ,则其操总之法,尤当得要。故 夏 之三宅,在 武王 时,尤为用人会最也……此三职者,以授任则甚重,以择任则甚要。”

  2. 会萃,集合。

    章炳麟 《訄书·序种姓上》:“然上世自母系废絶,诸姓会最而为父系同盟,则邦邑、种族、姓氏三者,时瞀乱弗能理。”

  3. 总计;汇总。

    宋 叶适 《庐州钱公墓志铭》:“会最郡用,除其冗复,岁省万五千餘緡。” 宋 叶适 《跋义役》:“保正长会最督促而已,何用自费数百千及百餘千,甚或兼倍,以至破家荡产乎?”

  4. 见“ 会撮 ”。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会最-汉语大词典

会最(I)1.关键。
●宋程大昌《考古编·三宅三俊三》:“顾成王之资,不及文武,则其操总之法,尤当得要。故夏之三宅,在武王时,尤为用人会最也……此三职者,以授任则甚重,以择任则甚要。”
2.会萃,集合。
●章炳麟《訄书·序种姓上》:“然上世自母系废绝,诸姓会最而为父系同盟,则邦邑、种族、姓氏三者,时瞀乱弗能理。”
会最(II)总计;汇总。
●宋叶适《庐州钱公墓志铭》:“会最郡用,除其冗复,岁省万五千余缗。”
●宋叶适《跋义役》:“保正长会最督促而已,何用自费数百千及百余千,甚或兼倍,以至破家荡产乎?”
会最(III)见“会撮”。

最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最最ㄗㄨㄟˋzuì1.表示在一定範圍內,其屬性超越其他同類物件,達到極點。[例]~好|~棒|~前方|信心是成功~大的保證。2.表示居於首位的人、事、物,多連接於「之」的後面。[例]世界之~|全球之~。3.姓。

最-诗词曲语辞辞典

最时间副词,正、恰,与通常作程度副词的用法不同。
▶崔颢《王家少妇》诗:“十五嫁王昌,盈盈人画堂,自矜年最少,复倚婿为郎。”“最少”一作“正小”。
▶杜甫《解闷》诗:“不见高人王右丞,蓝田丘壑漫寒藤。最传秀句寰区满,未绝风流相国能。”此犹言正传秀句。相国,指王维之弟王缙。
▶又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》诗:“边塞西蕃最充斥,衣冠南渡多崩奔。”义同上。
▶白居易《和祝苍华》诗:“岂是乏膏沐,非关栉风雨,最为悲伤多,心焦衰落苦。”最为,正因。
▶芮挺章《江南弄》诗:,,春江可怜事,最在美人家。鹦鹉能言鸟,芙蓉巧笑花。”最在,恰在。
▶皇甫冉《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》诗:“延陵初罢讲,建业去随缘;翻译推多学,坛场最少年。”
▶司空图《冯燕歌》:“魏中义士有冯燕,游侠幽并最少年。”
▶《乐府雅词》卷上郑仅《调笑转踏》词:“偷眼刘郎年最少,云情雨态知多少。”转踏系以最诗一词合咏一事,以上为诗,其词则作“悔恨相逢不早,刘郎襟韵正年少”。可见三例之“最少年”即“正少年”,非指年纪最小。
▶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正是橙黄橘绿时。”“正”一本作“最”。
▶杨万里《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》诗:“十里沙河人最闹,三千世界月方中。”最、方互文。
▶谢翱《重过》诗:“隔江风雨动诸陵,无主园池草自春,闻说就中谁最泣,女冠犹有旧宫人。”此系凭吊南宋杭州故宫诗。
▶《花间集》温庭筠《更漏子》词:“梧桐树,三更雨,不道离愁最苦。”“最苦”朱校《尊前集》作“正苦”,题为冯延巳作。“苦”即是甚、极之意,故“最”不表程度而表时间,犹言“正甚”“正极”。
▶柳永《洞仙歌》词:“空自叹当时,言约无据,伤心最苦,伫立对、碧云将暮。”
▶晏几道《少年游》词:“离多最是,东西流水,终解两相逢,情浅终是,行云无定,犹到梦魂中。”
▶马致远小令《青哥儿》:“春城春宵无价,照星桥火树银花,妙舞清歌最是他:翡翠坡前那人家,鳌山下。”
▶《风光好》剧四:“我则道你是铺眉苫眼真君子,你最是昧己瞒心泼小儿!”
▶《琵琶记》剧二十三:“难捱怎避,灾祸重重至:最苦婆婆死矣,公公病又将危。”义均同上。

最-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

最 zuì
❶最,極。
《商君書·外内》:
故農之用力~苦。
功勞最高,政績最佳。
《漢書·樊噲傳》:
攻趙賁……灌廢丘,~。(趙賁、廢丘:地名。)
《後漢書·牟融傳》:
視事三年,縣無獄訟,爲州郡~。
❷聚合。
《管子·禁藏》:
冬,收五藏,~萬物。(收五藏:收藏好五穀。)
❸總計,總的算來。
《史記·周勃世家》:
~從高帝得相國一人,丞相二人,將軍、二千石各三人。(二千石:指俸禄爲二千石的高級官員。)

最-中華大字典

1、最讀音:祖外切,音醉,徂外切,音蕞,取外切,音襊,泰韻。釋文:
❶犯而取也。見《說文冃部》。
❷聚也。《公羊隱元年傳》:會猶~也。
❸叢也。又要也。見《小爾雅廣詁》。
❹功第一也。《漢書樊噲傳》:灌廢邱~。
❺善也。《漢書敍傳》:猶無益於殿~。
 〔注〕:殿、負也。~、善也。
❻都凡也。《史記絳侯周勃世家》:~從高帝。
❼極也。見《廣韻》。
❽齊也。見《玉篇》。
❾絕也。《管子水地》:秦之水泔~而咪。
❿木之~高長者。見《顏氏家訓書證》。
⓫通撮。《莊子秋水》:鴟鵂夜撮蚤。《釋文》:撮、本作~。
2、冣讀音:從遇切,音埾,遇韻。釋文:
❶積也。見《說文》。
 〔注〕:古以聚物之聚爲~。上必有覆冒之也。〔今借作最。誤〕。
❷~目。猶言總目也。《劉歆書》:欲得其~目。
3、撮讀音:麤括切,竄入聲,曷韻。釋文:
❶四圭也。亦二指~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漢律厤志曰。量多少者不失圭~。孟康曰。六十四黍爲圭。孫子筭經。六粟爲一圭。十圭爲一~。十~爲一抄。說與孟異。本艸序例曰。凡散藥有云刀圭者。十分方寸匕之一。準如梧桐子大也。一~者、四刀圭也。十~爲一勺。此蓋醫家用四圭爲~之說。可相發明。大徐作一曰兩指~也。按許此別爲一義。而應仲遠注漢云。四圭曰~。三指~之也。不說是二義。三指所~爲四圭。則四圭甚少。殆卽孫子所謂六粟爲圭乎。二十四粟。三指可~也。小徐本作二指。二、疑三之誤。〔今以升萬分之一爲~〕。
❷捽也。擊捽取之也。見《釋名釋姿容》。
❸持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《疏證》:中庸云。一~土之多。
 〔案~之言最也。謂聚持之也〕。
❹聚也。《家語始誅》:其居處足以~徒成黨。
❺手小取也。見《一切經音義》引《字林》。
❻蹙聚而捎取之也。《莊子秋水》:鴟鵂夜~蚤。
❼摠取也。《漢書司馬遷傳》:~名法之要。
❽緇布冠也。《詩都人士》:臺笠緇~。
 〔按集韻作襊。云緇布冠謂之襊〕。
4、撮讀音:宗括切,音繓,曷韻。釋文:
❶挽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❷兩指~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5、撮讀音:祖外切,音最,泰韻。釋文:會~。項椎也。髻也。肩竦也。《莊子人閒世》:支離疏者。會~指天。《釋文》:、~子外反。崔云。會~。項椎也。司馬云。會~。髻也。古者髻在項中。脊曲頭低。故髻指天也。向云。兩肩竦而上。會~然也。
 〔按集韻、類篇。項椎、作頭椎〕。
6、撮讀音:祖官切,音鑽,寒韻。租悅切,音蕝,屑韻。釋文:乘載器也。尸子曰。行險以~。見《集韻》。
 〔按類篇。音訓竝同。史記河渠書集解。徐廣引尸子曰。山行乘樏。又曰行塗以楯。行險以~。行沙以軌。今本但有山行乘樏語。而無行塗等語。蓋尸子書、至南宋始盡亡。且鑽音尤出意表。故知必有據也〕。
7、撮讀音:初買切,蟹韻。釋文:
❶指取物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❷搦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8、淗釋文:古最字。見《字彙補》。
9、閃釋文:同最。見《字彙補》。

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最冂1012ㄗㄨㄟˋzuì副①至極。如:「最好」、「最大」、「最美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傳.褚少孫補西門豹傳》:「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?辨治者當能別之。」②凡、總計。《史記.卷五七.絳侯周勃世家》:「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,丞相二人,將軍、二千石各三人。」漢.王符《潛夫論.實貢》:「最其行能,多不及中。」名菁華,居首要性的人或物。唐.司馬札〈賣花者〉詩:「長安甲第多,處處花堪愛,良金不惜費,競取園中最。」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.第二齣》:「河東舊族,柳氏名門最。」動聚合。宋.陸游〈澹齋居士詩序〉:「最其詩,得三卷,屬某為序。」

最-康熙字典


【辰集上】【曰字部】 最
〔古文〕𣤜
★【唐韻】【集韻】𠀤祖外切,音醉。【說文】犯而取也。
◎又【玉篇】聚也。【公羊傳·隱元年】會,猶最也。【註】最,聚也。最之爲言聚,今聚民曰投最。
◎又【廣韻】極也。【史記·周勃世家】攻槐里好畤最。【註】於將率之中功爲最。【後漢·崔寔傳】常爲邊最。【註】最爲第一。
◎又【史記·周勃世家】定上谷十一縣,右北平十六縣,遼西、遼東二十九縣,漁陽二十二縣,最。【註】索隱曰:最,都凡也,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。
◎又【前漢·敘傳】猶無益於殿最。【註】殿,負也。最,善也。【後漢·百官志】卽奏其殿最,而行賞罰。【註】課第長吏不稱職者爲殿,其有治能者爲最。
◎又【小爾雅】最,叢也
◎又要也。【玉篇】齊也。
★又【集韻】徂外切,音蕞
★又取外切,音襊。義𠀤同。
★又【集韻】粗括切。撮,或作最。【說文】本从冃,俗从曰。

最-汉语大词典

最zui
ㄗㄨㄟˋ
〔《广韵》祖外切,去泰,精。〕
1.冒犯而取之。
2.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划分的等级,以上等为最。跟“殿”相对。
●睡虎地秦墓竹简《厩苑律》:“有里课之,最者,赐田典日旬。”
●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丞相御史,课殿最以闻。”
●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考殿最于锱铢,定去留于毫芒。”
●清昭梿《啸亭杂录·范文肃公厚德》:“时定赋税,有司欲以明末练饷诸苛政为殿最。”
3.指居于首要地位的人或事物。
●《燕丹子》卷上:“今秦王反戾天常,虎狼其行,遇丹无礼,为诸侯最。”
●晋束晰《饼赋》:“玄冬猛寒,清晨之会,涕冻鼻中,霜凝口外,充虚解战,汤饼为最。”
●宋罗烨《醉翁谈录·郑生诗赠赵降真》:“赵降真,住于曲中,善谈谑,能文词,常为饮筵之最。”
●孙犁《秀露集·欧阳修的散文》:“世称唐宋八家,实以韩、柳、欧、苏为最,其他四位,,应说是政治家,而非文学家。”
4.要;概要。
●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最,要也。”
●胡承珙义证:“最者《书中侯》‘乃拜稽首受最’注云:‘最,要言也。’”
●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征和二年》:“上每行幸,常以后事付太子,宫内付皇后;有所平决,还,白其最,上亦无异,有时不省也。”
胡三省注:“最,大最也。”
5.凡要。簿书的纲要,总目。
●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愿三年计最。”
●颜师古注引晋灼曰:“最,凡要也。”
6.会聚;聚合。
●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冬,收五藏,最万物。”
尹知章注:“最,聚。”
●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曷为或言会,或言及,或言暨?会,犹最也。”
何休注:“会,聚也。”
●宋陆游《〈淡斋居士诗〉序》:“最其诗,得三卷,属某为序。”
●明张居正《答山东巡抚何来山言均田粮核吏治书》:“以此知前旨先勘问而后论劾,最甄别纠绳之要,但抚按诸君,不能着实遵行耳。”
7.总计;合计。
●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,丞相二人,将军、二千石各三人。”
●司马贞索隐:“最,都凡也。谓总举其从高祖攻战克获之数也。”
●唐韩愈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公先事候情,坏其机牙,奸不得发,王诛以成。最功定次,孰与高下。”
●清黄宗羲《辞祝年书》:“自最平生,无一善状。”
●林纾《翰林院编修黄冈王君墓志铭》:“迨入国史馆,辑名臣循吏诸传,院长最其功,升总纂。”
8.副词。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。
●《墨子·经上》:“端,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。”
●唐韩愈《与华州李尚书书》:“愈于久故游从之中,伏蒙恩奖知待,最深最厚,无有比者。”
●丁玲《梦珂》一:“这是梦珂最要好的朋友匀珍。”
9.副词。犹正;恰。
●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:‘舒(王舒)风概简正,允作雅人,自多于邃(王邃),最是臣少所知拔。’”
●唐杜甫《解闷》诗之八:“最传秀句寰区满,未绝风流相国能。”
●唐芮挺章《江南弄》:“春江可怜事,最在美人家。”

最 -古漢語常用詞典

zuì
①極其;尤。《林黛玉進賈府》:“看其外貌~是極好,卻難知其底細。”《錢塘湖春行》:“~愛湖東行不足。”②最大;最甚。《〈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死事之慘,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~。”③聚合。《管子•禁藏》:“冬,收五藏,~萬物。”④總計。《史記•絳侯周勃世家》:“~從高帝得相國一人,丞相二人,將軍、二千石各三人。”
【最目】概括文書內容的提要或目錄。

最-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

697.【最】
一最。莊子天下:“然惠施之口談,自以爲最賢。”史記項羽本紀:“最其後,郎中騎楊喜、騎司馬呂馬童、郎中呂勝、楊武各得其一體。”歐陽修醉翁亭記:“而年又最高。”
二名詞。上等政績,上功。跟殿相對。漢書宣帝紀:“課殿最以聞。”陸機文賦:“考殿最於錙銖,定去留於毫釐。”(這是比喻。)
又形容詞。[功]最高,[政績]最好。陳書周鐵虎傳:“鐵虎功最。”唐書劉禹錫傳:“禹錫出爲蘇州刺史,以政最賜金紫。”“考最”二字連用,等於說“考績”。唐書百官傳:“月終則進課於內,歲終則考最於外。”
[辨]甚,最,至,極。“甚”、“最”、“至”都是程度副詞。“甚”字表示程度相當高,但未達到頂點,等於現代的“很”。“最”字表示達到頂點,即最高級。“最”和“至”是同義詞,但是上古漢語表示最高級時,一般用“至”不用“最”。例如老子四十三章: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”“極”字一般只用作名詞和形容詞,很少用作副詞,所以它跟“至”字也是有區別的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