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人
拼音
yī rén笔顺
同音字
读音为yī的字 读音为rén的字 读音为yi的字 读音为ren的字基础解释
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伊人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【伊人】此人, 这个人。 指意中所指的人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 在水一方。”
伊人-中華語文大辭典伊人丨 ㄖㄣˊyīrén〈書〉那個人。多指女性。[例]所謂~,在水一方(《詩經‧秦風‧蒹葭》)。
伊人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伊人ㄧ ㄖㄣˊyī rén彼人、那個人、意中人。《詩經.秦風.蒹葭》:「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」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〉詩:「黃綺之商山,伊人亦云逝。」
伊人-汉语大词典伊人此人,这个人。指意中所指的人。
●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高亨注:“伊人,是人,意中所指的人。”
●晋陶潜《桃花源记并诗》:“黄绮之商山,伊人亦云逝。”
●宋苏轼《颜阖》诗:“伊人畏照影,独往就阴息。”
●明何景明《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》诗:“嘉遯怀伊人,俯仰慨今昔。”
●清周亮工《陈阶六在云间索同社诸子作画数十幅见寄感赋一诗》:“伊人盈一水,好句满千林。”
●许地山《无法投递之邮件》:“原来那是伊人底文件!我伸伸腰,揉着眼,取下来念了又念,伊人的冷面又复显现了。”
【伊人】這箇人。詩 秦風 蒹葭:“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箋:“伊當作繄,繄猶是也。”
伊人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伊人yīrén
书名那个人(多指女性)。
伊 yī
① 代指示代词,此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~人,在水一方。” ② 代第三人称代词。彼;他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江家我顾~,庾家~顾我。” ③ 助句首语气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~故乡之可怀。” ④ 助句中语气词。谢惠连《赠别》诗:“岂~千里别。”柳宗元《敌戒》:“纵欲不戒,匪愚~耄。”
伊 yī
❶指示代詞。此。
《詩經·秦風·蒹葭》:
所謂~人,在水一方。
❷第三人稱代詞。彼,他(後起意義)。
《世説新語·方正》:
江家我顧~,庾家~顧我。
❸句首語氣詞。
《詩經·鄭風·溱洧》:
維士與女,~其相謔。
❹句中語氣詞。
謝惠連《贈别》詩:
豈~千里别。
柳宗元《敵戒》:
縱欲不戒,匪愚~耄(mào)。(匪愚伊耄:不是愚蠢就是昏庸。耄:昏庸。)
伊¹ yī
①书助用于词语的前面,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:~始|~于胡底|~谁之力?
②(Yī)名姓。
1、伊讀音:於夷切,音咿,支韻。釋文:
❶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殷聖人之上。當有~尹二字。傳寫奪之耳。
❷發語辭。見《爾雅釋詁注》。
❸是也。《詩東山》:~可懷也。
❹維也。《詩何彼穠矣》:維絲~緡。
❺因也。《詩溱洧》:~其相謔。
❻推也。《周書大匡》:展盡不~。
❼辭也。《詩都人士》:匪~垂之。
❽有也。《詩頍弁》:豈~異人。
❾吾~。讀書聲。〔黃庭堅詩〕:北窗讀書聲吾~。〔俗作吚〕。
❿軋~。繅車聲。〔馬祖常詩〕:繅車軋~繭抽絲。
⓫~鬱。不通也。《文選王褒賦》:憤~鬱而酷頲。
〔又〕:煩熱貌。《文選何晏賦》:感乎溽暑之~鬱。
⓬~威。委黍也。一名鼠婦。《詩東山》:~威在室。
〔按~威在牆壁根下。甕底土中生。如白魚者是也〕。
⓭~耆。古王者號。又姓有~耆氏。見〔周禮秋官序官~耆氏注〕。
⓮~蒲塞。卽優婆塞。中華譯爲近住。言受戒行。堪近僧住也。見〔後漢楚王英傳註〕。
⓯通繄。《詩雄雉》:自詒~戚。《左傳》:引作自詒繄戚。
⓰州名。唐置。今河南嵩縣治。
〔又〕:~州。曲名。唐天寳樂曲。皆以邊地名。若涼州甘州~州之類。
⓱水名。《書禹貢》:~洛妬㵎。
〔按山海經。熊耳之山。~水出焉。南入于洛。與洢同〕。
⓲姓也。~尹之後。
⓳木乃~。久死人物之尸體也。歐西有以人物之死尸。浸於藥水。令久不敗。陳列以供學問家之硏究。與宗敎家之信仰。今日本尙有埃及王之尸體。譯語爲木乃~。
2、犘讀音:於宜切,音伊,支韻。釋文:梵語五十字母之一。佛書伊字。〔苑咸詩〕:三點成伊猶有想。一觀如幻自忘筌。
〔按正字通云。三點成伊。無義理〕。
3、臶釋文:古伊字。見《說文》。
4、洢讀音:於夷切,音伊,支韻。釋文:水名。在河南陸渾山。入河。通作伊。見《集韻》。
5、偡釋文:古伊字。見《集韻》。
6、嫲釋文:古伊字。見《玉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