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一动的举是什么意思
举拼音:jǔ
释义:
组词
举案 举白 举办 举报 举察 举刺 举措 举动 举大计 举大事 举子业 不举火 武举人 举案齐眉 举不胜举 举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世闻名 举世无双 举手相庆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拼音
jǔ笔顺
丶 丶 丿 一 丿 ㇏ 一 一 丨上三点间距相当。上横不宜太长,撇捺起笔稍开,左右舒展;下两横短,平行;竖画正中直下。
同音字
读音为jǔ的字 读音为ju的字基础解释
1.往上托;往上伸:~重。~手。高~着红旗。 2.举动:义~。壮~。一~一动。一~两得。 3.兴起;起:~义。~兵。~火。 4.生(孩子):~一男。 5.推选;选举:推~。~代表。公~他做学习组长。 6.举人的简称:中~。武~。 7.提出:列~。~一反三。~个例子。 8.全:~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~国。~世。 9.姓。详细解释
言行;举动 。
如:举止失措(举动失常);举指(犹举止,行动);举趾(指举动);举休(举止;举动);举以丧名(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)
科举考试 。
如:举监(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);举场(科举考场);举选(指科举)
举人的简称 。
如:中了举了
榉柳
肺脊;骨体正脊
佐食受牢举如傧。——《仪礼》
古代词性术语之一,相当于现在的名词
姓
古代重量单位,一举重三两
全
举家锦衣玉食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举天下所贡蝴蝶、螳螂、油利挞、青丝额一切异状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举门(满门,全家);举时(举世);举族(全族)
皆,都
举疾首蹙頞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举欣欣然有喜色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杀人如不能举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〈名〉
〈量〉
〈形〉
〈副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举举-辞源3同:舉舉
举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举 jǔ
① 动举起;擎起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吾力足以~百钧。” ② 动拿,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吾不能~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 ③ 动举出;提出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类迩而见义远。” ④ 动起身;腾起。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兔起凫~。” ⑤ 动挂起;升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中江~帆。” ⑥ 动推举;推荐。《陈情表》:“后刺史臣荣~臣秀才。” ⑦ 动举用;任用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莫不求忠以自为,~贤以自佐。”⑧ 动发动;兴起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~而争起矣。” ⑨ 动举行;实行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~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 ⑩ 名举动;行为动作。《谭嗣同》:“全在天津阅兵之~。” ⑪ 动攻克;攻占。《过秦论》:“南取汉中,西~巴蜀。” ⑫ 动完成;成功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何不作衣裳?莫令事不~。” ⑬ 动生育;养育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其母窃~生之。”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生男慎莫~,生女哺用脯。” ⑭ 动检举;揭发。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恤孤寡,~阿党。” ⑮ 名科举;科举考试。《柳毅传》:“有儒生柳毅者,应~下第。” 又: 动应举;参加科举考试。韩愈《讳辨》:“愈与李贺书,劝贺~进士。”⑯ 动中举;考中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乙先得~,登仕路。”⒄ 形全;整个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世皆浊而我独清。”⒅ 副全;都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~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。”⒆ 形尽;完。《鸿门宴》:“杀人如不能~,刑人如恐不胜。”⒇ 动点起为;点燃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暮见火~而俱发。”
同:擧
举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擧
举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舉
举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:舉
举-中草药辞典【读音】jǔ
【繁体】舉
举<动>
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手,舉声。本义:双手托物)
同本义[raise;liftup]
举,对举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举,擎也。――《广韵》
其坚不能自举也。――《庄子·逍遥游》
举所佩玉玦。――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举桉(桉同“案”。借指夫妻相敬);举案(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)
拿起;提起[holdup]
举全吴之地。――《资治通鉴》
举以予人。――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举白(举杯喝尽。干杯);举踵(举起脚跟。比喻切望);举纲持领(提起网的总绳,网眼就张开了;提起皮衣领子一抖,衣上的毛就都顺了。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)
飞,飞起;飘动[fly
举(舉、擧)jǔ
⒈抬起,向上托:~头。~手。~枪。~案齐眉。〈引〉
①行动,动作:~动。创~。一~成名。
②发起,兴办:~义。~办工厂。
⒉提出:~例。列~。
⒊推选,推荐:推~。选~。
⒋全:~国欢腾。~世无双。
⒌揭发:检~。
⒍[举火]
①点火。
②生火做饭。
⒎[举行]指进行集会、比赛、会谈等:~行歌舞晚会。
⒏[举人]明、清科举制度规定,每三年在各省举行一次乡试,考中者为~人。
举j?
ㄐㄩˇ
〔《广韵》居许切,上语,见。〕
“居”的被通假字。
1.双手托物使之向上。
●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今曰举百钧,则为有力人矣。”
●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千钧之重,人不轻举。”
●《新五代史·吴世家·杨行密》:“为人长大有力,能手举百斤。”
2.指扛,抬。
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荡水》:“辇犹在肩上,军人竞就杀举辇者,乘舆领地。”
3.拿起;提起。
●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举长矢兮射天狼。”
●汉郑玄《诗谱序》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。”
●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善属文,与笔便成,无所改定。”
4.飞;飞起。
●《论语·乡党》:“色斯举矣,翔而后集。”
●《文选·张衡〈西京赋〉》:“鸟不暇举,兽不得发。”
李善注:“举,飞也。”
●唐李白《古风》之十五:“方知黄鹤举,千里独徘徊。”
●宋苏轼《渔父》词之四:“渔父笑,轻鸥举,漠漠一江风雨。”
5.飘动。
●唐李白《忆旧时寄谯郡元参军》诗:“袖长管催欲轻举,汉中太守醉起舞。”
●明刘基《烛影摇红》词:“细葛香罗,有人衣袂随风举。”
6.升起;耸起。
●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:“叔在薮,火烈具举。”
●汉桓宽《盐铁论·和亲》:“燧燔烽举,丁壮弧弦而出斗。”
●宋张震《蝶恋花》词:“小院绣帘才半举,衔泥紫燕双飞去。”
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众岑竞举,若竖鸟翅。”
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洛水》:“洛水之北,有熊耳山,双峦竞举,状同熊耳。”
7.仰起;抬起。
●唐李白《静夜思》诗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●宋丁谓《公舍春日》诗:“绿杨垂线草铺茵,触处烟光举眼新。”
8.张开。
●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四回:“黄氏见说心慈愍,举口便颂《金刚经》。”
9.称,言说。
●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过而举君之讳则起。”
郑玄注:“举,犹言也。”
●唐韩愈《原道》:“不惟举之于其口,而又笔之于其书。”
10.发问;动问。
●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举亦问也。客从外来,宜问路中寒热无恙,若主人未问,则客不可先问也。”
11.言行;举动。
●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君举必书,书而不法,后嗣何观?”
韦昭注:“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。”
●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国家安危,在此一举。”
●清李渔《怜香伴·闻试》:“如今离了他,思念成病,故有此举。”
●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又闻书店于《世界文库》的译本,间有仍出单行本之举。”
12.兴办;办理。
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湿余水》:“南则绝谷,累石为关垣,崇墉峻壁,非轻功可举。”
●宋范仲淹《窦谏议录》:“贫困者有丧不能自举,公为出金葬之。”
●清方苞《与徐司空蝶园书》:“夫备灾宜豫,非仓卒所能举。”
13.兴起;发动。
●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王又举甲而攻魏。”
●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,谕以所为,遂举吴中兵。”
●宋苏轼《休兵久矣而国用益困策》:“昔先皇帝震怒,举大兵问罪匈奴。”
14.指兴兵。
●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今大王举而东,三秦可传檄而定。”
15.成就,成功。
●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。”
●《玉台新咏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何不作衣裳,莫令事不举。”
16.点燃。
●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。”
●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纵兵大掠,举火燔烧。”
●《水浒传》第三四回:“且教军士只顾造饭,恰才举得火着,只见山下有八九十把火光,呼风呼哨下来。”
17.取;拾取。
●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射夫既同,助我举柴。”
●《吕氏春秋·乐成》:“财物之遗者,民莫之举。”
高诱注:“举,取也。”
18.攻克;占领。
●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:“献公亡虢,五年而后举虞。”
●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兴师以与楚战,一战而举鄢郢。”
●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我引兵鼓行而西,必举秦矣。”
19.记录;登记。
●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仲尼使举是礼也,以为多文辞。”
●陆德明释文:“沈云:举,谓记录之也。”
●《墨子·号令》:“悉举民室材木瓦,若蔺石数,署长短小大。当举不举,吏有罪。”
20.提出;列举。
●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●汉桓宽《盐铁论·贫富》:“夫乘爵禄以谦让者,名不可胜举也。”
●唐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略举所见十条,辄以上闻圣听。”
●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难道可以说这是天理,不是人欲吗?举此可见圣人决不欺人处。”
21.谋画。
●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其主,俗主也,不足与举。”
高诱注:“举,犹谋也。”
22.纠正。
●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故天子立辅弼,设师保,所以举过也。”
高诱注:“举,犹正也。”
●《东观汉记·和熹邓皇后传》:“太后幸洛阳寺,省庶狱,举冤囚。”
●唐韩愈《论变盐法事宜状》:“纵有败阙,遣谁举之?”
23.指摘;检举。
●《荀子·不苟》:“正义直指,举人之过,非毁疵也。”
●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《书》者,弃市;以古非今者,族;吏见知不举者,与同罪。”
●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下》:“滂举刺史二千石二十余人罪恶者皆权豪之党也。”
●唐韩愈《河南令张君墓志铭》:“为御史中丞,举弹无所避。”
24.抚养;生育。
●汉刘向《列女传·赵飞燕姊娣》:“飞燕初生,父母不举,三日不死,乃收养之。”
●《北史·后妃传下·隋炀愍皇后萧氏》:“江南风俗,二月生子者不举。
后以二月生,由是季父岌收养之。”
●宋周密《癸辛杂识后集·五月五日生》:“田文以五月五日生,父命勿举,母私举之。”
●清恽敬《答来卿书》:“四月中得书,知小女举男子,喜甚。”
25.复兴;振兴。
●《礼记·中庸》:“继绝世,举废国,治乱持危。”
●宋曾巩《左右司郎中制》:“创制之初,举坠兴坏。”
26.立,奉立。
●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楚国之举,恒在少者。”
杜预注:“举,立也。”
27.推荐;选用。
●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于是能举善矣。称其雠,不为谄;立其子,不为比;举其偏,不为党。”
●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
●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传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
28.没收。
●《周礼·地官·司关》:“凡货不出于关者,举其货,罚其人。”
郑玄注:“不出于关,谓从私道出辟税者,则没其财而挞其人。”
29.放;发。
●《周书·苏湛传》:“湛闻之,举声大哭。”
●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兵智·王禀守城》:“凡举一炮,听鼓声齐发,炮石入城者大于斗。”
30.在物价低时收买货物。
●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好废举,与时转货赀。”
●司马贞索隐引刘氏曰:“废谓物贵而卖之,举谓物贱而收买之。”
31.借贷。
●清顾炎武《答再从兄书》:“孰使我倍息而举,半价而卖,转盼萧然,伍子吹篪,王孙乞食者乎?”如:举债。
32.演奏。
●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:“既备乃奏,箫管备举。”
●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母有服,声闻焉,不举乐。”
●唐元稹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》:“三王之礼靡不讲,六代之乐罔不举。”
●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舞蝇虎》:“令舞《梁州》,上召国乐以举其曲,蝇虎盘回宛转,无不中节。”
33.祭祀。
●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靡神不举,靡爱斯牲。”
●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山川神祇,有不举者为不敬。”
郑玄注:“举,犹祭也。”
●《清史稿·礼志二》:“雍干以来,凡祈祷,天神、太岁暨地祇三坛并举。”
34.古谓杀牲盛馔。
●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:“王日一举,鼎十有二,物皆有俎,以乐侑食。”
郑玄注:“杀牲盛馔曰举。”
●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:“司寇刑戮,君为之不举。”
杜预注:“去盛馔。”
●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祀加于举,天子举以大牢,祀以会。”
韦昭注:“举,人君朔望之盛馔。”
35.指饮食。
●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:“嗣举奠,盥入,北面再拜稽首。”
郑玄注:“举,犹饮也。”
●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俄有人进酒食,帝不复举。”
●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九:“手持大藤瓢,容酒一斛,注满而后饮。移时,有人再进,又能再举。”
36.指科举考试。
●唐包湑《会昌解颐录·牛生》:“牛生自河东赴举。”
●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唐贞元年间,博陵崔慎思应进士举,京中居住。”
37.指参加科考。
●唐韩愈《讳辩》:“愈与李贺书,劝贺举进士。”
●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韩慥奇卜》:“﹝曾仲躬﹞能世其家,举进士,不第。”
●清黄宗羲《与陈介眉庶常书》:“王应麟欲举是科,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。”
38.指科考中选。
●《新唐书·张嘉贞传》:“以五经举,补平乡尉,坐事免。”
●金王若虚《故朝列大夫刘君墓碣铭》:“以词赋为名进士,兴定五年举天下第一。”
●清戴名世《孙宜人墓志铭》:“是时刘公已举于乡矣。”
39.明清乡试中选者为“举人”,因亦为“举人”的简称。
●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邻居道:‘你中了举了,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。’”
40.穷尽。
●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”
●唐柳宗元《断刑论》:“秋冬之有霜雪也,举草木而残之,草木岂有非常之罪也哉?”
41.总括;总计。
●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且秦举咸阳而弃之,何但越也。”
颜师古注:“举,总也。言总天下乃至京师皆弃也。”
●宋王安石《上五事札子》:“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余里,举戎羌之众二十万。”
●康有为《大同书》辛部第一章:“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,赤道之北五十度,赤道之南五十度。”
42.方言。妓女。
●清张心泰《粤游小志》:“俗呼妓女为老举,即随园以为举举师师之意。其实举即妓也。”
43.树木名。
●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敖岸之山……北望河林,其状如蒨如举。”
●郝懿行笺疏:“举即榉柳。”
44.古代重量单位名。
●《小尔雅·广衡》:“二十四铢曰两,两有半曰捷,倍捷曰举。”
45.皆;全。
●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僖子不对而泣曰:‘君举不信群臣乎?’”
●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籥之音,举疾首蹙頞而相告。”
●焦循正义:“举,犹皆也。”
●宋苏轼《乞罢登莱榷盐状》:“若不配卖,即一二年间举为粪土。”
46.通“与”。结交,结盟。
●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随其长子,事其便辟,举其上客。”
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荀子二》:“举读为相与之与,谓交其上客以求助也。”
47.通“与”。赞许;表彰。
●《吕氏春秋·谨听》:“故殷周以亡,比干以死,悖而不足以举。”
陶鸿庆注:“举当读为与。”
●汉刘向《列女传·召南申女》:“君子以为得妇道之仪,故举而扬之。”
●宋李纲《用人材以激士风札子》:“欲士无浮华之习,莫若举惇朴以镇之。”
48.通“与”。和;及。
●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岂惟寡君举臣实受其贶,其自唐叔以下实宠嘉之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下》:“举当读为与,言不唯寡君与群臣受赐而已,先君之灵亦宠嘉之。”
49.通“与”。参与,参加。
●《墨子·号令》:“里中父老小,不举守之事及会计者,分里以为四部。”
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墨子六》:“举读为‘吾不与祭’之‘与’,谓里中父老不与守城及会计之事者。”
同:舉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jǔ
1、[举手]jǔ shǒu
其中一只手臂向上伸展。
2、[举起]jǔ qǐ
往上托,往上伸。
3、[创举]chuàng jǔ
从来没有过的重要行动或做法:伟大的~。
4、[举例]jǔ lì
提出例子来:~说明。
5、[举足轻重]jǔ zú qīng zhòng
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,只要稍微倾向一方,就能打破均势。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,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。
6、[举动]jǔ dòng
动作;行动:~缓慢。近来他有什么新的~?
7、[选举]xuǎn jǔ
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:~工会主席。
8、[举重]jǔ zhòng
体育运动项目之一。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举起重物,并不断增加所举重量。正式比赛按体重分级进行,动作一般采用抓举和挺举两种。
9、[壮举]zhuàng jǔ
伟大的举动;壮烈的行为:史无前例的~。
10、[举行]jǔ xíng
进行(集会、比赛等):~会谈。~球赛。展览会在文化宫~。
11、[举办]jǔ bàn
举行(活动);办理(事业):~展览会。~学术讲座。~训练班。~群众福利事业。
12、[举报]jǔ bào
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(坏人坏事):~违法犯罪行为。
13、[举措]jǔ cuò
举动;措施:新~。~失当。
14、[一举]yī jǔ
1.一种举动;一次行动:多此~。成败在此~。 2.表示经过一次行动就(完成);一下子:~捣毁敌人的巢穴。
15、[列举]liè jǔ
一个一个地举出来:~事实。指示中~了各种具体办法。
16、[举止]jǔ zhǐ
指姿态和风度;举动:~大方。言谈~。
17、[并举]bìng jǔ
不分先后,同时举办:工农业~。
18、[大举]dà jǔ
1.重大的举动:共商~。 2.大规模地进行(多用于军事行动):~进攻。
19、[高举]gāo jǔ
高高地举起:~火把。他~着奖杯向观众致意。
20、[举步]jǔ bù
迈步:~维艰。
21、[科举]kē jǔ
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,每年举行。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,考八股文,武科考骑射、举重等武艺,每三年举行一次。
22、[善举]shàn jǔ
慈善的事情:共襄~。
23、[举债]jǔ zhài
借债:~度日。
24、[举国]jǔ guó
整个国家;全国:~欢腾。~一致。~上下。
25、[举家]jǔ jiā
整个家庭;全家。
26、[推举]tuī jǔ
推选:大家~他为工会小组长。
27、[检举]jiǎn jǔ
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违法、犯罪行为。
28、[托举]tuō jǔ
两手托着,由低处向高处举起。
29、[举杯]jǔ bēi
暂未释义
30、[义举]yì jǔ
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而采取的行为。
31、[盛举]shèng jǔ
盛大的活动。
32、[举目]jǔ mù
抬起眼睛(看):~远眺。~无亲(指单身在外,见不到亲属和亲戚)。
33、[举借]jǔ jiè
借贷;借进 。
34、[举荐]jǔ jiàn
推荐(人):~德才兼备的人来校任教。
35、[中举]zhòng jǔ
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。
36、[例举]lì jǔ
提出若干有代表性的事物而逐一罗列。
37、[举凡]jǔ fán
凡是(下文大多列举):戏曲表演的手法,内容非常丰富,~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惊、恐、愁、急等感情的流露,全都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程式。
38、[抓举]zhuā jǔ
举重运动比赛方式之一。运动员双手紧握杠铃横杠,向上提铃至双臂伸直,然后起立站直。
39、[挺举]tǐng jǔ
举重运动比赛方式之一。运动员双手紧握在杠铃横杠的中央,向上提铃翻腕至肩上,起立后稍屈膝预蹲,随即把杠铃从肩上向上挺起至手臂伸直,然后收腿起立。
40、[举兵]jǔ bīng
出兵;起兵:~出征。~西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