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一动的一是什么意思


拼音:yī

释义:

组词

一般 一下 一些 一起 第一 一直 一定 一样 一切 一辈子 进一步 一口气 一方面 一系列 一会儿 一动不动 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大吃一惊 一如既往 融为一体 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一天到晚

拼音

笔顺


同音字

读音为yī的字 读音为yi的字

基础解释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一一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
一一ㄧ ㄧyī yī逐一逐一不一不一逐一、一個接一個。《韓非子.內儲說上》:「韓昭侯曰:『吹竽者眾,吾無以知其善者。』田嚴對曰:『一一而聽之。』」《紅樓夢.第四二回》:「劉姥姥忙跟了平兒到那邊屋裡,只見堆著半炕東西。平兒一一的拿與他瞧著。」

一一-中華語文大辭典

一一丨 丨yīyī一個接一個。[例]~懺悔|老師的教導,~記在心裡。

一一-辞源3

【一一】逐一。韓非子 内儲上:“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聽之,處士逃。”

一一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一一yīyī
副一个一个地:临行时妈妈嘱咐的话,他~记在心里。

一一-汉语大词典

一一1.逐一;一个一个地。
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●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,所闻皆叹惋。”
●宋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:“好语似珠穿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
●老舍《四世同堂》第一部十四:“在太平年月,街上的高摊与地摊,和果店里,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。”
2.完全。
●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二名不偏讳”
汉郑玄注:“偏,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谓两字作名,不一一讳之也。”
●《西游记》第五七回:“向后再不敢行凶,一一受师父教诲。”
●鲁迅《野草·好的故事》:“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,我一一看见,一一知道。”
3.旧时书信常用语。谓详细叙述。
●汉陈琳《为曹洪与魏文帝书》:“辞多不可一一,粗举大纲,以当谈笑。”
●晋王羲之《羊参军帖》:“羊参军寻至,具一一。”
●唐韩愈《与孟东野书》:“愈眼疾,比剧,甚无聊,不复一一。”
●宋车若水《脚气集》卷上:“王右军帖,多于后结写不具,犹言不备也。有时写不备,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。蔡君谟帖并写不一一,亦不失理。”
4.汉扬雄《太玄》用语。谓玄象之始。
●《太玄·莹》:“夫一一,所以摹始而测深也。”
范望注:“一一起于黄泉,故谓之始;在泉之中,故测深也。”

一…一…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一…一…yī…yī…
①分别用在两个同类的名词前面。a)表示整个:~心~意|~生~世(人的一生)。b)表示数量极少:~针~线|~草~木|~言~行。
②分别用在不同类的名词前面。a)用相对的名词表明前后事物的对比:~薰~莸(比喻好的和坏的有区别)。b)用相关的名词表示事物的关系:~本~利(指本钱和利息相等)。
③分别用在同类动词的前面,表示动作是连续的:~瘸~拐|~歪~扭。
④分别用在相对的动词前面,表示两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进行:~问~答|~唱~和|~起~落|~张~弛。
⑤分别用在相反的方位词、形容词等的前面,表示相反的方位或情况:~上~下|~东~西|~长~短。

一-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

293.【一】
一基數。左傳隱西元年:“大都不過參國之一。”
又用如動詞或形容詞,表示“統一”,“一致”。孟子梁惠王上:“孰能一之?”韓非子五蠹:“法莫如一而固,使民知之。”
二專一。荀子勸學:“用心一也。”
三相同,一樣。孟子離婁下:“先聖後聖,其揆一也。”荀子天論:“故君子之所以日進,與小人之所以日退,一也。”
四全。禮記雜記下:“一國之人皆若狂。”左傳宣公十四年:“一國謀之,何以不亡?”用作狀語,表示一概,全都。詩經邶風北風:“政事一埤益我。”(埤pí益我:堆在我身上。)
五副詞。乃,竟。戰國策齊策一:“靖國君之於寡人,一至於此乎!”
〔一何〕副詞。多麼。戰國策燕策一:“此一何慶吊相隨之速也!”杜甫石豪吏詩:“吏呼一何怒,婦啼一何苦?”
[辨]一,壹。“一”的意義比“壹”廣得多。“壹”一般只用於“專一”的意義。該用“壹”的地方可以用“一”,如荀子勸學:“用心一也。”但該用“一”的地方,一般不用“壹”。

一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

一 yī
① 数 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 ② 连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 ③ 形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 ④ 动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 ⑤ 动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 ⑥ 动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 ⑦ 副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 副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 ⑨ 副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 ⑩ 副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

一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一² yī
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7(下面一个点)”。参看448页〖工尺〗。

一-康熙字典


【子集上】【一字部】 一
〔古文〕弌
★【唐韻】【韻會】於悉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益悉切,𠀤漪入聲。【說文】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【廣韻】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【易·繫辭】天一地二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道生一,一生二。
◎又【廣韻】同也。【禮·樂記】禮樂𠛬政,其極一也。【史記·儒林傳】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
◎又少也。【顏延之·庭誥文】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【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】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
◎又【增韻】純也。【易·繫辭】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,萬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。
◎又均也。【唐書·薛平傳】兵鎧完礪,徭賦均一。
◎又誠也。【中庸】所以行之者,一也。
◎又正一。【唐書·司馬承楨傳】得陶隱居正一法,逮四世矣。
◎又一一。【韓非子·內儲篇】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。宣王悅之,廩食以數百人。湣王立,好一一聽之,處士逃。【韓愈詩】一一欲誰憐。【蘇軾詩】好語似珠穿一一。
◎又【星經】天一星,在紫微宮門外。太一星,在天一南半度。
◎又太一,山名,卽終南山。一名太乙。
◎又三一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以太牢祀三一。【註】天一,地一,泰一。泰一者,天地未分元氣也。
◎又尺一,詔版也。【後漢·𨻰蕃傳】尺一選舉。【註】版長尺一,以寫詔書。
◎又百一,詩篇名,魏應璩著。
◎又姓,明一炫宗
◎又三字姓。北魏有一那婁氏,後改婁氏。
◎又一二三作壹貳叄。【大學】壹是皆以修身爲本。【史記·禮書】總一海內。【前漢·霍光傳】作總壹。【六書故】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,用壹貳叄以防姦易。
★又【韻補】叶於利切,音懿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藿蒳豆蔲,薑彙非一。江蘺之屬,海苔之類。
★又叶弦雞切,音兮。【參同契】白者金精,黑者水基。水者道樞,其數名一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